最佳答案: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哪儿来的两种液体?
最佳答案:1.加溶质(硝酸钾)2.蒸发溶剂(水)3.降低温度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1)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2)要想说明溶液是
最佳答案: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如果溶质在高温和低温时,溶解度相差很大,那么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蒸发结晶:如果如果溶质在高温和低温时,溶解度相差不大,那么可以使用蒸
最佳答案:蒸发结晶、冷却结晶、蒸发结晶、冷却结晶
最佳答案:FeCl3溶液中加入H2S溶液时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2FeCl3 +H2S=2FeCl2 + S↓ + 2HCl再加入NH3时,反应为FeCl2+2NH3+2
最佳答案:准确的说是用重结晶的方法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蔗糖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最佳答案:要确定它饱和还不容易,你多放点溶质,放到溶不下,下面有沉淀,过滤掉,剩下的就是饱和液嘛
最佳答案:因为甲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温度降低了溶解度变小了 此时饱和溶液里水不变但是能溶解的溶质变少了 此时就会析出一部分甲物质出来从而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减少了
最佳答案:溶解度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质量,温度定下来,他就是一个常数,你也说了,是两种饱和溶液,所以第一种取100g,第二种取200g
最佳答案: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入硫酸铜产生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钠.加足量硫酸铜后过滤,在滤液中加硝酸银,再加稀硝酸,有白色沉淀,有氯化钠.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随着温度的变化溶液中量的变化.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温而减小,而乙的溶解度
最佳答案:相同因为溶解度概念就是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重量所以相等
最佳答案: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因向溶液加入硝酸钾(25)g,或蒸发掉水(100)g. 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最佳答案:弄清楚这个题目.5gA加入就能达到饱和,你能得出原溶液中多了几克水吗?蒸发20g水达到饱和,你能确定这20g水能溶解多少克A吗?结论5gA溶解在20g水中,刚好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改变温度,都可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温可使饱和溶液变
最佳答案:一般来说初中的题里面给的都是:一种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 一种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否则不能用物理方法分离)1 除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用冷却热饱和溶液2
最佳答案:B首先计算t℃时M、N两物质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t℃时M、N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40%,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