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根据铝的质量相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酸与金属反应时酸不过量,
最佳答案:2Al+6HCl=2AlCl3+3H2 2Al+2H2O+2NaOH=2NaAlO2+3H2反应结束后气体比为1比2,说明消耗掉的Al为1比2由方程式可知,相同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根据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使氢氧化钠变成碳酸钠的变化规律,盛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在空气中放置一段较长时间,溶液中氢氧化钠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
最佳答案:试管内液面会上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内的试管液面上升的更高、更快.因为部分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导致盛水烧杯的试管内气压下降,从而液面会略有上升.同时二氧化碳非常
最佳答案:首先判断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并会形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这两个物质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烧杯中的,如果出现,就会发生反应,直到其中一个物
最佳答案:不正确。 若盐酸过量,滴入的酚酞溶液也不会变色。 NaOH+HCl=NaCl+H2O1.用玻璃棒从试管中蘸取少量试液,滴于pH试纸上若不变色则恰好完全中和。2
最佳答案:通氮气的目的是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关闭后再通氮气,是保证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吸收,避免残留在漏斗和导管内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先根据钠原子守恒计算溶质的质量,再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溶液的质量,从而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分别如下:Na+H2O=N
最佳答案: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此时溶液显碱性,pH>7;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至溶液刚刚褪成无色时,溶液显中性,p
最佳答案: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是会伴随放热的,所以水中放入氢氧化钠后水温升高.而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所以水温一升高,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就开始析出晶体
最佳答案: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是无色的,反应可能盐酸过量去烧杯中的试液少量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溶液,再想试管中返滴稀的NaOH溶液现象一:滴入一
最佳答案:(1)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为无色,故无法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答案为:不正确,因为滴入的硫酸过量时,酚酞也显无色.
最佳答案:不正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但遇中性和酸性均不变色..题中不变色可能是HCl过量,所以不一定已恰好中和!方程式:HCl+NaOH=NaCl+H2O
最佳答案: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故此时烧杯中溶液是红色.向碱中加酸时,溶液的碱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是使酸和碱充
最佳答案:KNO3中没有明显现象(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a(OH)2中有固体析出(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1)②根据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比较精确考虑;③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考虑;④根据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2)“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①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硫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上升,B点在温度上是个转折点,在反应也是个转折点.②分析A到B的过程的反应实质,分析B到C的过程的反应实质
栏目推荐: 二次方程50题 铝和浓氢氧化钠反应 溶液中含离子数目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欣赏是一种善良 knows英语翻译 外贸出口 解方程直接开平方法 一件有意义的事 氢氧化钠能干燥剂 看到很多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