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要形成饱和溶液之后,才会形成晶体,但开始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最佳答案:如果是蒸发,水变少,又固体析出,溶液质量变小.质量分数应该是变大的.如果不是蒸发,应该就是降温导致这种结果.有固体析出,所以相当于溶液中固体少了,溶液质量变小.
最佳答案:原因有2,1是蒸发皿周边相比溶液中温度较高,固体颗粒长时间处于蒸发皿表面,容易分解或者氧化,最后可能污染结晶出的产品,当然影响产率也是一方面.2是在浓缩过程中,
最佳答案:哦,我来试试吧设NaOH的质量为M,剩下水的质量为m1,那么M/(m1+m+M)=a%,M/(m1+M)=3a%,可以解得m=2(M+m1).物质的量浓度是可以
最佳答案:因为无水硫酸铜会和水结合生成五水硫酸铜,从而溶液中溶剂减少,析出晶体.
最佳答案:一节约试剂,二,防止温度过高而四溅,三防止因为高温,与空气反应,再溶解,影响浓缩液体四,计量准确
最佳答案:应该选 B NaCl在溶液中,对于强电解质 NaNO3 和 KCl 来说,都是完全解离成离子的.溶液中只有 H2O 和 Na+、NO3-、K+、Cl- .加热蒸
最佳答案:设原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克.X*a%=(X-m)*3a%X=3m/2氢氧化钠的质量=(3m/2)*a%NaOH 的物质的量=[(3m/2)*a% ]/40=
最佳答案:不正确.溶液在冷却过程中不会析出固体,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降温的过程中,不仅不会析出固体,还会溶解氢氧化钙固体.
最佳答案:集气瓶中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使氯离子浓度增大,溶解平衡逆移,氯化钠析出
最佳答案: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而硝酸钾的大,这里的蒸发并不是将水全部蒸发完,而是蒸发一部分,让浓度到达一个适合结晶的值,然后冷却,硝酸钾就会析出,而氯化
最佳答案:1.纯制:Al2O3+2NaOH+3H2O=2Na[Al(OH)4]沉淀: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煅烧:2Al(
最佳答案:因为溶解度会随温度而变化若升温,有的溶解度会变大,那么你怎么能得到饱和溶液喃
最佳答案:左边那个是对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刚开始随着水分的挥发,溶液浓度增大.达到饱和状态后,晶体开始析出,此时浓度达到最大,并为一恒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