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如果溶质是固体则:m=V×C×Mr(V溶液为体积,C为溶液浓度,Mr为固体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溶质是液体则:V1C1=V2C2(V1为原溶液需量取的体积,C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3
最佳答案: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物质浓溶液的浓度为a mol/L)(1)仪器:_容量瓶_(应注明_体积V和使用的环境温度_)、小烧杯、玻璃棒、移液管、试剂瓶、滴管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2
最佳答案:计算:质量或体积称量或量取:移液管转移:烧杯,冷却,玻璃棒,一定体积的容量瓶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定容:3cm处,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摇匀贴上标签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2
最佳答案:第一步:计算.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溶质,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第三步:在盛有溶质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拌,使其溶解.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最后你所得到的东西与理论要求的进行比较就是实验结果了.这个实验结果就是你最后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你只要搞清楚实验操作和理论要求就行了,这个实验结果不要钻牛角尖哈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3
最佳答案:如果是固体,天平,烧杯,容量瓶,玻璃棒,量筒,滴管,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4
最佳答案:1.如果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立即定容,就可以继续冷却到室温再定容,这样不影响结果.2.如果没冷却前就已经定容,那么冷却后溶液体积会减少,其实看到减少后再继续补充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3
最佳答案:①m小,CB小②m小,CB小③m小,CB小④m小,CB小⑤大,小⑥大,小; 小,C大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3
最佳答案: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1第一步:计算.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溶质,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第三步:在盛有溶质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1.量取是否准确2.相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溶液是否洒了3.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或洗涤了量桶4.定容时水加的或多或少5.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2
最佳答案:为你特别翻了笔记.1.好像刚开始不用用水洗烧杯.2.转溶液的时候洗几次烧杯是应为壁上粘有溶质,洗几次减少误差,不洗浓度就偏小.3.混合就是使它分布均匀啊!我认为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A、热的溶液体积偏大,冷却后体积偏小;B、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D、定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2
最佳答案:因为容量瓶不能直接配制溶液/配制溶液会放出或吸收热量,配制溶液精度要求较高,这样会产生误差.而且热量的变化还有可能引起容量瓶的精度降低.应该在烧杯配制后,静置到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相应规格的容量瓶.如配950mL某浓度溶液应选1000mL的容量瓶,确定溶质时,不能按照950mL计算,要按照1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因为要让溶液均匀混合,让其之间的间隔相互充满,不然的话放导致体积过大,而加进的水就少了,会导致浓度增大的.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2
最佳答案:这题是出题的耍你,因为溶剂不一定是水,所以D是错误的;而AC就不必解释了吧~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A、根据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B、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把浓硫酸注入水中;C、考虑托盘天平的精确度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D、容量瓶的检漏方法合理.A、配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溶液的温度不一样密度也不一样容量瓶上有使用的温度,一般是25摄氏度,如果不是这个温度,容量有可能不准.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3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A、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B、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根据溶液的性质分析判断;C、根据C=[n/V]判断是否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有影响;D、根据C=[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在分析化学中,进行定量分析,就是测定物质的含量时,多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标准溶液,要求浓度必须准确而一般溶液,用质量分数来表示,不需要那么准,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