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黔南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坐标为(2,4),直线x=2与x轴相交于点B,连接OA,抛物线y=
1个回答

解题思路:(1)根据A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OA的解析式.

(2)①由于M点在直线OA上,可根据直线OA的解析式来表示出M点的坐标,因为M点是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因此可用顶点式二次函数通式来设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P的横坐标为2,将其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得出P点的坐标.

②PB的长,实际就是P点的纵坐标,因此可根据其纵坐标的表达式来求出PB最短时,对应的m的值.

(3)根据(2)中确定的m值可知:M、P点的坐标都已确定,因此AM的长为定值,若要使△QMA的面积与△PMA的面积相等,那么Q点到AM的距离和P到AM的距离应该相等,因此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Q在直线OA下方时,可过P作直线OA的平行线交y轴于C,那么平行线上的点到OA的距离可相等,因此Q点必落在直线PC上,可先求出直线PC的解析式,然后利用抛物线的解析式,看得出的方程是否有解,如果没有则说明不存在这样的Q点,如果有解,得出的x的值就是Q点的横坐标,可将其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得出Q点的坐标.

②当Q在直线OA上方时,同①类似,可先找出P关于A点的对称点D,过D作直线OA的平行线交y轴于E,那么直线DE上的点到AM的距离都等于点P到AM上的距离,然后按①的方法进行求解即可.

(本题也可通过以AP为底,找出和点M到AP的距离相等的两条直线,然后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进行求解即可).

(1)设OA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kx,

∵A(2,4),

∴2k=4,

∴k=2,

∴OA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2x.

(2)①∵顶点M的横坐标为m,且在线段OA上移动,

∴y=2m(0≤m≤2).

∴顶点M的坐标为(m,2m).

∴抛物线函数解析式为y=(x-m)2+2m.

∴当x=2时,y=(2-m)2+2m=m2-2m+4(0≤m≤2).

∴点P的坐标是(2,m2-2m+4).

②∵PB=m2-2m+4=(m-1)2+3,

又∵0≤m≤2,

∴当m=1时,PB最短.

(3)当线段PB最短时,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2

即y=x2-2x+3.

假设在抛物线上存在点Q,使S△QMA=S△PMA

设点Q的坐标为(x,x2-2x+3).

①点Q落在直线OA的下方时,过P作直线PC∥AO,交y轴于点C,

∵PB=3,AB=4,

∴AP=1,

∴OC=1,

∴C点的坐标是(0,-1).

∵点P的坐标是(2,3),

∴直线PC的函数解析式为y=2x-1.

∵S△QMA=S△PMA

∴点Q落在直线y=2x-1上.

∴x2-2x+3=2x-1.

解得x1=2,x2=2,

即点Q(2,3).

∴点Q与点P重合.

∴此时抛物线上存在点Q(2,3),使△QMA与△APM的面积相等.

②当点Q落在直线OA的上方时,

作点P关于点A的对称称点D,过D作直线DE∥AO,交y轴于点E,

∵AP=1,

∴EO=DA=1,

∴E、D的坐标分别是(0,1),(2,5),

∴直线DE函数解析式为y=2x+1.

∵S△QMA=S△PMA

∴点Q落在直线y=2x+1上.

∴x2-2x+3=2x+1.

解得:x1=2+

2,x2=2-

2.

代入y=2x+1得:y1=5+2

2,y2=5-2

2.

∴此时抛物线上存在点Q1(2+

2,5+2

2),Q2(2-

点评:

本题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函数图象的交点、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