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宽约200~500nm的缝隙,并且这两个神经细胞通过“突触”连结.如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化
1个回答

解题思路:分析表格:表中是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刺激下,C、D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升高,C处感受刺激的时间基本不变,但D处感受刺激的时间逐渐缩小.

(1)神经递质由前神经元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经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2)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这导致信号单向传递.

(3)在突触前神经元上,兴奋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因此兴奋通过突触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①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升高,C处感受刺激的时间基本不变,说明了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受Ach浓度的影响.

②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升高,D处感受刺激的时间逐渐缩小,说明了Ach浓度越高,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越快.

③在轴突中除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去除原有的Ach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突触前膜

(2)单向传递

(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①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受Ach浓度的影响

②Ach浓度越高,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越快

③去除原有的Ach的影响

点评:

本题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考点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分析表中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