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急需初二上册物理检测题(冀教版),外加答案
1个回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说明:1、全卷共3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传播要依靠________,真空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传声、

2、常见的导体有_____、_____、_____.

3、用力敲击音叉和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只是________不同,________和________是相同的.

4、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________温下,用________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 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

6、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_.

7、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

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光屏的胶片上得到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像.

9、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至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 _____ ___ (2) __ ______.

10、猫从黑暗处走到阳光下,________会变________,用来减小阳光对眼球的刺激,这是由________ 内的平滑肌控制完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

2、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3、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30° B、45° C、60° D、90°

4、下列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

C、夏天扇扇子觉得很凉快

D、吃冰棒可以解热

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

A、100 mm以外 B、50mm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6、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一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

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

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7、图所示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是

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走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的轰鸣声

9、为了使图所示开关闭合时电阻有电流通过,开关断开时没有电流通过,以下连接方式能达到目的的是( )

A、1接4,3接5,2接6 B、1接3,4接5,2接6

C、1接6,2接3,4接5 D、1接5,2接6,3接4

10、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11、以下是4位同学为了测量通过L1的电流而没计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根据甲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乙物体ABC的像、

四、实验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无论光屏怎样移动,光屏都收不到像,原因可能是: (1) _____ ___;

(2) _____ ___;

(3) _____ ___;

2、 下图菜农的大棚通常用塑料布做成圆形,每当雨过天晴后,就特别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在蔬菜水分已经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这其中存在的物理知识.(5分)

五、计算题(9分)

1、(9分)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一辆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6 s听到回声•若汽车速度是15 m/s,则此时汽车距高山的距离为多远?

六、综合能力题(10分)

1、把一金属块放在寒冷室外一段时间取回室内后发现变湿了,对于这一现象小红与小明有不同解释:

小红说:室外的“水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拿到室内看得清楚些,

小明说:是室内的“水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请你对他们的说法给于评价,并说说你的解释、用什么方法能尽快把“水气”除掉.

答案:

一、填空题

1、 振动;介质;不能 2、金属、人体、大地 3、响度;音调;音色 4、常压缩体积 5、折射 反射 6、凝华 升华 液化 凝固 7、蒸发 吸热 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加快 8、玻璃 ∠6 ∠3 9、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外、倒立、缩小、实 10、瞳孔、小、巩膜

二、选择题

1、C;2、C;3、B;4、A;5、C;6、B;7、D;8、B;9、ABC;10、C;11、D.

三 、作图题

1、 2、

四、实验题

1、(1)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蜡烛在焦点处

(3)蜡烛在1倍焦距之内

2、联想到凸透镜会聚光线、温度升高、下雨后塑料布上的水珠形成若干小透镜,进一步增强光线会聚、探究:用一放大镜即可.

五、计算题

解析:设汽车鸣笛处距高山的距离为s m,则在6 s内,鸣笛声传播的距离为

s1=v1t=340 m/s×6 s=2040 m

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为

S2=v2t=15 m/s×6 s=90 m

则鸣笛处距高山的距离为

S3=(S1+S2)/2=(2040+90)/2 m=1065 m

此时汽车距高山的距离为

s=s3-s2=1065 m-90 m=975 m

六、简答题

1、甲 5cm 乙 丁 丙 6.7cm 甲适合远视度数较小者;乙适合远视程度较严重者;丙适合近视较严重的患者,丁适合轻度近视患者,2、小红的说法错了、小明说得不确切、提示:水蒸气液化与温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