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徽模拟)I.下列实验中操作中,属于减小偶然误差的是ACAC
1个回答

解题思路:I.从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区别去分析;

Ⅱ.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通过前后两条纸带的平均速度分析中间还有几个点,利用△x=gT2的方法求解加速度;

Ⅲ.由灯泡铭牌找出灯泡的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选择电压表与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阻力范围不宜太大,要方便调节,根据P=UI求解小灯泡的功率.

I.AC两项都是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而BD两个选项的措施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的.

故选AC

Ⅱ.①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得: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x

t=

4.2×10−3

2×10−2=0.21m/s

②后面两个点的平均速度为v′=

x′

t=

19.4×10−3

2×10−2=0.97m/s=0.21+9.8×0.02×4m/s,看出后面一段纸带距离前面一段纸带的时间间隔有四段,即丢失的中间纸带上有2个点.

③利用x4-x1=4gt2解得:g=9.5 m/s2

Ⅲ.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选择电压表A,题中提供的电流表G电流值较小,可以用G与电阻箱Rl并联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滑动变阻器选择R3(10Ω,2A)

方便调节.

故选ACD

②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

③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量的是小灯泡两段的电压,

根据P=UI得P=U(IG+

IGRG

R1−

U

RV)其中RG、RV分别是电流表G、电压表V的内阻,R1是把电阻箱作为分流电阻提供的有效电阻.

故答案为:I.AC;Ⅱ.0.21m/s②2③9.5 m/s2

③g=9.5m/s2

Ⅲ.①ACD

②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

③U(IG+

IGRG

R1−

U

RV);其中RG、RV分别是电流表G、电压表V的内阻,R1是把电阻箱作为分流电阻提供的有效电阻.

点评:

本题考点: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点评: 其中第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实验设计,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设计实验时可参考一下:

①没有电压表,利用定值电阻和电流表以及其他元件测量电阻的阻值时,一般设计成并联电路,找电压相等列等式求出;

②没有电流表,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以及其他元件测量电阻的阻值时,一般设计成串联电路,找电流相等列等式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