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江水又东径黄牛,流经广溪峡,这就是三峡的开端.峡谷中有瞿塘、黄龛两处险滩.这个峡谷从过去大禹开凿疏通江水,郭景纯叫做巴东之峡的那个峡谷.
江水又向东去,经巫峡,是杜宇所凿用以疏通江水的峡谷.江水经过峡谷向东,又经新崩滩.这座
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裂,晋太元二年又崩裂.在崩塌的时候,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涌起几十丈的巨浪.现在险滩上都还有石块,有的圆的像竹篓子,有的方的像
房屋,都是山体崩裂掉下来,致使湍流激起波澜,所以叫做“新崩滩”.这个断崖所残留的部分,和其它众多山岭相比,还算是耸立突出的.再往下十多里,有一座
大巫山,不单是三峡所没有的,就算和岷山、峨眉山都能一比高低,与衡山、九疑山可一决雌雄.群山像翅膀一样靠着它,一起直指青云,它更接近银河,和群山一辨优劣.西面,就是巫山. 这之间首尾长六十里,叫做巫峡,是借山起的名.
从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很有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又向东,流经流水滩.这里的水都湍急异常,鱼鳖都不能游弋(yi),行人常常感到苦恼,他们编成歌谣:“滩头用尽力气与水相持,突然之间就会被水淹没与家人永别.”袁山松说:“从四川到这里,五千多里,顺流而下只要五日,逆流而上要用百日.”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宜昌县的北面,县的治所在江水的南岸.北临大江,与夷陵遥相对应.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步:古时长度单位)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
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江水又向东,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个险滩叫黄牛滩.南岸重重叠叠的山岭一层层耸起,最外高峻的
山崖间有块石头,颜色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看上去非常鲜明.因为人难以到达,不能够穷究实际情况.此山既高,再加上江水湍急纡
洄曲折,即使走上两天两夜,还能望到这个石头,所以走路的人编成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下出发,晚上还在黄牛山下投宿;三天三夜,黄牛山还是像原来一样看
得清楚.”说的就是水路曲折,(走很长的路后)回头望去黄牛山还像原来一样.
江水又向东,经过西陵峡.《宜都记》
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或夜半,看不见日月,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
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鸣特别清越,在山谷中传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
之一.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记录下来的或口口相传的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等到我来到这个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
闻不如亲眼所见.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林木阴森肃穆,郁郁葱葱,仰头欣赏,俯身体味,越熟悉越感到
好,流连了两天,忘了返回.眼睛所看到的,从未有过.自从高兴地看到这个奇特的景观,山水如果有灵性,也应当一定会像遇到知己一样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