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某种固定原因造成的测量结果和真值的差异;特点:1.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使测量结果偏高或偏低.如果在实验中发现有
最佳答案:正负百分之五范围内 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液 应用澄清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稀释5.6ml到1000ml
最佳答案:称量时间过长,在称量完毕时,记录下来的质量包含了氢氧化钠吸收的空气中的水分,所以氢氧化钠的实际质量少了.用滤纸称量时,滤纸会吸附氢氧化钠,所以转入烧杯的氢氧化钠
最佳答案:(1)实际称得4.8g!(2)实际浓度小!(3)c(HCI) == C(NaOH)*V(NaOH)/V(HCI) 使分子偏大!
最佳答案:物码放反了,就是本该加游标的值结果是减了:物=游标+砝码 整成 物=砝码-游标 了啊;所以物=5-0.2g=4.8g 想要5.2g还要再加0.4g.
最佳答案:1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液滴溅出(偏小) NaOH溅出2标准液在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偏小) 滴定读数偏小3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标准液)( 偏
最佳答案:1. 答案:氢氧化钠的浓度偏小.(标准液在刻度线以上部分的体积为计算在内).2. 答案:移液管中溶液的体积偏小(由于未接触锥形瓶壁,有一些溶液没滴下).3.若在
最佳答案:因为氢氧化钾和碳酸钠的摩尔质量都比氢氧化钠大,所以说在一定质量的含杂质的氢氧化钠中与H+可反应的离子比纯氢氧化钠少,导致V标变小,由C测=C标V标/V测得,C测
最佳答案:是替代后有硫酸钡沉淀生产,固体和液体比热不同
最佳答案:1、滴定有其固定的绝度误差,一般为0.02mL,我们可计算一下相对误差:0.02/10=0.2%;0.02/25=0.08%.很明显,滴定体积越大,相对误差越小
最佳答案:第一种情况 其中有10的负五次幂摩尔每升的氢离子浓度第二种情况 10负五次幂氢氧根离子 那么氢离子是10的负9次幂摩尔每升详细计算不做了比值是10000:1
最佳答案:1.AB确实是潮解,称量用玻璃器皿.C少量流出,你要想.流出的液体中含有氢氧化钠.流出了不就少了.2.不对的,no2和n2o4之间存在转换平衡,压强,温度什么的
最佳答案:因为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浓度比不上基准试剂或优级纯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时会导致NaOH标准溶液浓度值变大,改用基准试剂或优级纯邻苯二甲酸氢钾进行标定即可.
最佳答案:1.称量时砝码破损2.未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定容3.定容时俯视
最佳答案:滴定开始时都是先讲滴定管装到0刻度 因为是开始俯视 所以你的视线在0刻度时 液面应该低于0刻度 也就是说滴定开始时就已经有读数了 因此测得的结果偏大
最佳答案:因为滴定管的示数是倒着的,也就是说,从管口向下示数是逐渐增加的.
最佳答案:直接看消耗的NAOH就行了.1.潮解后会你用这样的NAOH固体配置溶液,就等于稀释了,中和盐酸就需要更多的量,需要的NAOH溶液体积变大,所以盐酸浓度变大.2.
最佳答案:滴定管内壁残余水分,稀释了NaOH,使用NaOH体积增加.由c(NaOH)V(NaOH)/V(HA)可知计算出的结果偏大
最佳答案:因为氢氧化钡 分子量大 相对误差小什么是相对误差呢相对误差是 说你的测量误差 比如原本应该是1克 你测量出来是1.03克 这个 0.03 就是绝对误差 如果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