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这是常规的叫法,而且很多东西被氧化(更通俗的叫做腐蚀)时,最通常的氧化剂都是氧气,所以叫氧化,又因为被氧化的物质通常是失去电子的,所以就比较符合习惯吧,而且后面
最佳答案:这是从传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来的,在传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而得氧就意味着失电子,提供氧的就是氧化剂,要得电子.如C + O2 = CO2,这
最佳答案:应该是: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这个是人为的规定.
最佳答案:得失电子必须要相等,否则不符合的是电子守恒说氧化剂得1个电子,还原剂失5个电子是不对的除非氧化剂不止一个,或还原剂不止一个但是总的得失必须相等不懂问
最佳答案:每个氯原子可以得到一个电子,一摩尔氯气分子含有2摩尔氯原子,所以当一摩尔氯气做氧化剂时得到的电子就为2摩尔
最佳答案:升失氧是对还原剂来说的,化学反应后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
最佳答案:比如碳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碳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以此类推,若没有氧的参与,失电子的一极仍发生氧化反应,则得电子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
最佳答案:原本氧化反应是狭义的概念,就是指氧气与其他物质化合的反应.后来人们认识到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时得到了电子,所以把得电子的一类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广义),物质得电子的能
最佳答案:不是的,k离子最外层电子是8个对吧,也就是说它不需要在得到电子了,它已经达到了饱和程度了,所以氧化性甚弱.得到电子后,它很容失去电子后,容易失去电子物质还原性越
最佳答案: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的氧化合价从-1变0,失了2电子,水里面的氧没有参加反应,化合价仍然是-22Na2O2+2CO2=2Na2CO
最佳答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如下:1、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总值守衡2、强弱律:反应中满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
最佳答案:这是个规定而已,因为氧的电负性比较强,一般的元素与其反应都会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把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而氧化物在与H2,CO等反应时会得
最佳答案: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氧化剂是的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反应时普遍要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则要失电子,使化合价升高.但这是普遍状态,题目中有“一定”二字,就搞绝
最佳答案:多做题就好了,我现在也刚好学这里,高一的是吧 我们化学记的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 降得还原氧化剂 就是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 然后下一句以此类推 ,祝学习
最佳答案:不对,例如.Fe2+.她是阳离子,不过还可以在失去1个电子,变成Fe3+
最佳答案:不对.电子数跟化合价有关,氧化性是得电子的难易.
最佳答案:H2O作为氧化剂可以得到电子,1molH2O有2molH;都是+1价的,可以变成0价;总共得到2mol电子;
最佳答案:例如亚铁离子,即可得到电子变成单质铁,也可失去电子变成三价铁离子所以“只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最佳答案:在过氧化钠中的氧原子发生歧化反应,自身得失电子平衡,所以二氧化碳中的氧不在得失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