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1.将盐酸逐滴滴加到纯碱溶液中开始没有气泡产生,随着盐酸的不断滴入开始有气泡产生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
最佳答案:因为酸碱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用胶头滴管是为了控制反应速度
最佳答案:氢氧化钡生成的物质是水和硫酸钡的沉淀.没有大量离子生成,几乎不导电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A.根据图象知,当盐酸体积为20mL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盐,则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B.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常温下,MOH的电离常数Kb=
最佳答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分为两步.Na2CO3+HCl==NaHCO3+NaCl 这一步无CO2生成NaHCO3+HCl==NaCl+H2O+CO2↑易知当n(Na2C
最佳答案:加入硝酸银前需要用酸中和烧碱,否则NaOH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白色沉淀,氢氧化银不稳定分解成氧化银(棕褐色沉淀),看不到淡黄色沉淀,
最佳答案:思路很清晰:求出总的加入的 V(H2SO4) ,去除掉和 BaCl2 反应的 V1(H2SO4)1) 和 BaCl2 反应生成 BaSO4 沉淀,反应的 H2S
最佳答案:5:2n(Na2CO3)=0.1*1=0.1moln(HCl)=0.1*1.25=0.125mol①将纯碱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开始滴加进去的一段时间盐酸过量,所
最佳答案:因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可随产生的CO2进入苯酚钠溶液,无法确定到底是HCl还是CO2与苯酚钠反应产生了苯酚.应在将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前先行洗气除去HCl.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由完全中和时消耗HCl的质量计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
最佳答案:1.HCO3- +OH-=CO32- +H2O2.HCO3- +H+=H2O +CO23.HCO3- +Ca +OH-=CaCO3 +H2O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把自制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酸
最佳答案:根据叙述可知“把自制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测试效果”是设计操作实验阶段,所以属于实验部分.猜想是对物质间是否反应等提出可能,之后是针对这些可能进行实验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表达与交流,把自制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测试效果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
最佳答案:其实你的疑问主要是2小于3了,这二者的差异是因为指示剂的不同,2中是酚酞,其变色点在8左右,因而体系中会存在一定的Ba(HCO3)2,可以减少HCl的消耗,而3
最佳答案:甲与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其中一个是氢氧化钡,另一个是碳酸钠或硫酸钠,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钡或硫酸被.加入丙会产生气体,沉淀消失,要知道,硫酸钡沉淀是不溶于任何物质
最佳答案:题中应该是往乙中通入CO2吧?2Na0H+CO2=Na2CO3+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总方程式:2NaOH+H2SO4=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A.硅酸钠滴入盐酸中生成硅酸沉淀;B.氢氧化铝在过量盐酸中不能生成沉淀;C.氧化镁不能溶于烧碱;D.磷酸盐不与盐酸反应.A.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