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第一次析出晶体后溶液已经是饱和溶液了,所以第一次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是:12/(20+12)=0.375=37.5%
最佳答案: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800*30%-100=140克若含结晶水就大于140克
最佳答案:从物料守恒的角度来说,溶质质量肯定减小了.
最佳答案:是饱和原溶液中溶质质量=500%30%=150克降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50-100=50克溶液的质量=500-100=400克溶质质量分数=50/400 *
最佳答案:因为是饱和溶液,而物质的溶解度(设为s)是不变的的,而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s/(100+s)所以虽然蒸发了一些溶液,剩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变
最佳答案:饱和溶液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固定的,在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相等.
最佳答案: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以后,有可能不析出晶体 对 因为有些溶质的溶解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不析出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可能不变 对 因为溶质析
最佳答案:不一定啊,因为如果是加热析出晶体的话,溶剂也会蒸发减少的.
最佳答案:分析:由于题中没有说m% 是否饱和如果m% 是饱和那么不管你恒温怎么蒸发溶质质量的质量分数都是m%如果不饱和 那么你恒温蒸发 能析出晶体 说明它已经达到饱和状所
最佳答案:溶液在加热之前没有析出晶体,说明溶液是不饱和的或者刚刚饱和的.恒温蒸发,溶解度不变,溶剂减少,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1、如果原溶液是不饱和
最佳答案:并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是变小的那要看具体的饱和溶液是什么举个例子若你的饱和溶液为硝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1若温度升高,则
最佳答案:【】饱和溶液 “温度不变!质量分数肯定不变!”【】不同温度的饱和溶液,有不同的溶解度,就有不同的质量分数.
最佳答案:蒸发10g水后,剩余的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与蒸发的水也能组成饱和溶液,所以10g水能溶解3.4g氯化钾,析出3.4g氯化钾
最佳答案: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X*w=(X-mg)*3wX=1.5m则原溶液中含KOH的质量=1.5mwgKOH的物质的量n=1.5mwg/5
最佳答案:当蒸发溶剂再恢复到原温度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最佳答案:哦,我来试试吧设NaOH的质量为M,剩下水的质量为m1,那么M/(m1+m+M)=a%,M/(m1+M)=3a%,可以解得m=2(M+m1).物质的量浓度是可以
最佳答案:因为析出的晶体的质量除以该份水的质量就是析出溶液的浓度这里说的蒸发是恒温蒸发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则饱和溶液的浓度是一定的也就是说析出的溶液浓度
最佳答案:设原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克.X*a%=(X-m)*3a%X=3m/2氢氧化钠的质量=(3m/2)*a%NaOH 的物质的量=[(3m/2)*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