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跟课本上的内容有点联系,但是很多人都会做错,可以关于量筒、温度计、天平、停表等
1个回答

1.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11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8毫升 B大于8毫升 C小于8毫升 D无法判断

答案(B)

分析:原因是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毫升,那么实际的液面高度大于19,即实际应大于19毫升

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11毫升,那么实际液面高度小于11,即实际应小于11毫升

所以最终结果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大于8毫升

2.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锈蚀会发生什么情况.

分析:因为砝码上占了污点所以质量变大 相同质量的物品在称量时 由于使用了实际质量大于读数质量的砝码所以物品的称量质量偏小

3.使用天平时左码右物(游码有读数)

这几种情况下,称量的物质质量会怎么变化?为什么?

分析:左=右+游 右=左-游 所以测的值是偏小,物体质量偏大

4.在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仔细观察会发现: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内液柱先略微下降,然后再上升,请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分析:首先,开始时候,只有玻璃泡受热,内部的液体还没有受热,此时玻璃泡周长增大,容积膨胀,所以液体先下落.

然后内部的液体也受热,体积膨胀,液柱就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