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生电的原理:不同的物体所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在他们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而使二个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核.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奉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同种材料摩擦起的原因.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最新问答: 谁有新概念第二册第18课的答案? 地理知识,洞是怎么形成的? 请问杨梅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 from where 和from which的区别 计算:1/a-x - 1/a+x -2x/a²+x² + 4a²x/(a²)²-(x²)² 金属钠 氧化钠 过氧化钠的混的量之比为 一个上端口的的圆柱子铁桶有三分之一的高度浸入水中向桶内倒入60平方厘米的煤油后,铁桶有六分之五浸入水 《行道树》与《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都用了怎样的手法 探究灯泡,光敏二极管电阻的非线性的特性实验报告 我承认我是东华理工的 五大洲四大洋用英语分别怎么说? ”爱本该是相互的”的英文翻译 感官系动词后面加什么 当-1≤x≤0,求函数y=-x²+2ax+1的最大值(3种情况) 已知向量a=(-1,2),B=(2,m),若a平行于b,则实数m值为 1 哪些物质是沉淀?是不是有一张表记住就可以了? 我会用另外一种方法做,但我这个做法哪里错了呢?无穷小替换 师傅和4个徒弟一天可做完一批零件的3/10,8个师傅和10个徒弟第一天就能把这批零件做完.若这批零件全部要徒弟一天做完, 非负整数都有哪些数, so good着用法有错吗 应该用so good 还是so nice (1)1=1的平方(2)1+3=2的平方(3)1+3+5=3的平方 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