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1个回答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