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读懂两幅图是本题解题的关键.草地要进行合理利用,控制载畜量;各营养级的能量有四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进入分解者、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强.
(1)据图可知5-10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G2(该强度下净光合产量最大),6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
(2)不放牧,草地枝叶过多,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有机物合成下降;不放牧,植株自然衰老的组织多(被动物摄食的少),有机物消耗增加;不放牧,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影响有机物合成.这些因素都会降低净光合产量.因此ACD正确.与放牧草地相比,不放牧草地物质循环因消费者少而减慢,B错.
(3)由图1可见,4月份放牧强度为G0(即不放牧)时牧草净光合产量最高,5~10月份放牧强度为G2时牧草净光合产量最高,故为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高水平,4~10月份需要采取的放牧措施是4月份不放牧,5~10月份放牧强度保持在G2 水平.
(4)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有机物生成量(C02的消耗量或O2生成量)表示.
(5)A先于B放射性强度达到最大值,因此可推测32P先出现在牧草体内,然后随食物链依次进入A(初级消费者或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分解者.
(6)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因此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小.
故答案为:(1)G2 6
(2)A、C、D
(3)4月份不放牧,5~10月份放牧强度保持在G2水平
(4)有机物生成量(C02的消耗量或O2生成量)
(5)三 分解者
(6)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或草原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较少).
点评:
本题考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有一定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