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水中几乎没有什么盐,离开的原子就比回去的原子多,食盐就溶解.但反过来讲,如果水里的“食盐原子”太多,那么回去的就多
4个回答

“食盐原子”应称为氯离子和钠离子.在氯化钠晶体中这两种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形成稳定的晶体.当晶体置于水中,在水分子的碰撞下,部分钠离子或氯离子获得水分子的动能会被打出晶体,进入溶液.这个过程水分子的动能降低,使得水分子不能够继续有足够的动能将晶体中的离子打出晶格.但Na离子一旦进入水中将发生强烈的水合反应(这是个配位反应),放出热量,使水分子的动能得到补充,获得动能的水分子又能将一部分氯离子和钠离子打出晶格,使溶解持续.随着溶解的进行水中的Na离子逐渐增多,增到一定时候,与水的水合作用将减弱(溶液中没有那么多完全游离状态的水了),放热减少,从而溶解不能继续.

另一方面,与上述过程同时,溶液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也有碰撞溶液中未溶解的晶体的机会,碰撞不是很强烈的时候,这些已溶解的离子就可能再次被晶体俘获(它们之间有静电引力),从而引起溶解度有下降趋势.在达到饱和前,溶液中离子浓度较低,这种碰撞机会相对较少,因此溶解(也就是离子从晶体离开)占据主导地位.达到饱和时,离开和返回达到平衡.反之,溶液开始处于过饱和,那么返回将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结晶,直到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