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反思600字
1个回答

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尤其在课前,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扎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因此,本学期我教得脚踏实地.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纵观近几年的中招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一下两个问题:

1. 重答案,轻感悟.“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讲《组歌》的时候,我并没有去讲,而是始终播放着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自己去感悟,自己去领会,这样的效果更好.2. 重应用,轻精神.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标准,以分数为圭臬来圈囿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