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的5个好句,句子越短越好!(赏析上10字
3个回答

第一篇文章就是《目送》,写的是作者借着与儿子感情的疏离来发现与父亲之间的离情.文章不长但是对比很强烈,寓意很深长:前一段写儿子华安,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的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

后一段写父亲: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槌到了胸口..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向前滑行..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胭脂》写的是母女情.随着年老,母亲有些痴呆,小女儿撒娇似的哄着、骗着,在不得不离开时候那种执着与无奈,跳跃在纸上:

“离开她,是个复杂的工程,离开前二十四小时,就得先启动心理辅导..她垂下眼睛,是那种被打败的神情,两手交握,放在膝上,像个听话的小学生..只要我在,她脸上就有一种安心的平静..她曾是个多嚜沉溺于美的女人呀..现在,她的手臂布满了黑斑,我环抱着她瘦弱的肩膀,对着镜子里的人说:「妈,你看你多漂亮.我明天要走喔,要上班,不能不去的,但马上会回来看你.」

《回家》写的是三兄弟和她带母亲回家的故事,除了描写母亲的晚年失智,还有家族里那份不同表现却都有孝思的亲情: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着「限时挂号拿印章来」..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最后的下午茶》写的是我们共同的老板余纪忠──「一代报人」最后与她共处的日子.余先生九十四岁去世前一天,才把他们写的回忆录最后修正一遍.作者是这样写余老板的:

“我看见一个文风郁郁的江南所培养出来的才子,我看见一个只有大动荡大乱世才孕育得出来的打不倒的斗士,我看见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代典型—他的背瘠直,他的眼光远,他的胸襟大,他的感情深重而执着,因为他相信,真的相信:士,不可不弘毅.我看到一个高大光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