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要三次对战匈奴
1个回答

边患大事,一日不忘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时,汉帝国经过60多年休养生息,经济有了

很大发展.国力的强盛为汉武帝的战争动员和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不满足于王朝贵族固步自封的做

法,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汉武帝在位最初的几年,虽然还延续着前几任的和亲政策,但他一直在寻

找机会改变传统政策,彻底击退匈奴,解除边境安全隐患.他曾对大将军卫青

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

伐,天下不安.”汉元帝时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陈汤曾在向中央陈述攻打

匈奴的理由时说:“凡侵犯中国的,逃得再远,也要诛杀.”这句话最能代表

汉武帝的想法(原文:“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编者注)如此气概,

当为后世敬仰.

此后,积极发展军事力量成了汉武帝的重要任务.他认识到汉军战斗力弱

的问题,便积极从匈奴那里学习先进的骑兵突击战术,以及铸造锋利而结实的

战斗武器技术等.

同时,汉武帝不拘成法,大胆起用一些勇猛而功名心强的将领,陆续清除

一些思想僵硬腐化的军事将领.

为加强边防建设,汉武帝将大量民众迁往边境,在那里建立城邑,并对边

郡居民进行军事训练.还在边郡设立马苑,大量养马,官府养马达45万匹,奠

定了建设大骑兵集团的基础.武帝还创置了北军八校尉,其中四校尉都是为建

设骑兵而置.至此,汉朝建立起一支由10万—15万骑兵和数十万步兵组成的强

大军队.

组织辩论,明确态度

为推行攻击匈奴的策略,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在御前主持了一场规模空前

的是否需要打击匈奴的辩论.

汉武帝的观点是:汉朝对匈奴的大量馈赠示好,不但没有满足这些野蛮人

的贪欲,反而更激起他们对汉朝巨大财富的觊觎之心.朝野上下已经对匈奴毫

无信用、反复无常的行径感到无比厌烦,确认这是一群不可以用道义来约束的

野蛮部落.对于这样的边患,如果不彻底清除,反倒会让其觉得软弱可欺,国

家边境也不会获得永久的和平.

辩论开始后,汉武帝发现朝廷中的论调明显分为两种:支持和亲者认为匈

奴难以降伏,还是应该继续以前的和亲策略;主张用兵的大臣则尖锐地指出,

和亲只会助长匈奴嚣张的气焰,会向朝廷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对他们的宽容

忍让绝不能再继续下去,并且,事实证明匈奴的存在对汉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

的威胁.后来,大行令王恢提出一个大胆而又诱人的计划:在马邑设下埋伏,

用计诱使匈奴单于上钩,一举消灭.这个方案打动了汉武帝,他义无反顾地决

定出兵攻打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