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又想着用“推”这个字,斟酌(了半天)还是不能定夺.此句翻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著”和“炼”及代词“之”三个字.”“著”在此用作动词,解释做“”;古人写诗用字,讲究“炼字”,即反复琢磨使所用之字能够尽可能完整表达诗人所要表达的意义.因此,“炼”字当解释做“斟酌,琢磨”;“之”在此用作代词,指代诗人琢磨到底用“推”还是用“敲”更为恰当这件事.
此句当是关于典故“推敲”的.
关于此典故,最著名的故事是: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俩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