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们学到哪儿了,我把每章的要点发上来了,我们的话就学到这里了.
希望帮到你~~~o(∩_∩)o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 误差
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的符号及进率;常见物体长度的量级
正确使用刻度尺——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分度值);刻度尺的摆放;读数时的视线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数字和单位
误差——定义;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一定存在,错误是不遵守规则或粗心;误差只能减小,错误可以避免);能找出错误数据;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
2.提高——不同物体的测量方法(积小成多-测量书页和铜丝;测量圆的直径和锥体高度;代换法-测量曲线长度和量步长;测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P158图10-26)初中物理复习大纲:初一到初三物理课本内容总结
第二章 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什么是机械运动——定义;举例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定义;参照物原则上可任意选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例:联合收割机、空中加油、同步卫星、空中抓子弹、车船上的人、文学作品中相关句子)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
2.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定义;符号(v)速度的方向;单位及含义(1m/s=3.6km/h;是合成单位;m/s较大);
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交通标牌的含义(P28)
行程问题计算——公式变形(①利用时间和长度找等量关系;②利用比例简化计算;③适当选择参照物可能简化问题);注意画图求解
3.速度的测量
秒表的使用;速度计(P28)
第三章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第四章 热现象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五章 光的反射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8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第六章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
1.质量
质量——定义;符号(m)和单位符号(kg);单位换算;常见物体的质量量级
2.质量的测量
台秤、案秤、杆秤;托盘天平的构造(分度盘、指针、横梁、平衡螺母、标尺、游码、托盘)、使用方法(归零、调平、左物右码、加减砝码顺序)和注意事项
微小物体质量的测量
3.密度
密度——定义;符号(ρ);单位(1kg/m3=0.001g/cm3;g/cm3是大单位);密度的量级(固体液体一般为1000kg/m3左右,气体一般为1kg/m3左右);单位含义;密度概念的物理意义
密度的测量——量筒的使用;常规测量;易溶物的测量;小密度物体的测量
利用密度和质量的测量得到其它物理量
4.计算
公式变形;混合物体的密度(找质量和体积的等量关系);和浮力知识的结合(此处从略)
第八章 力
1.什么是力
力——定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效果(改变运动状态-加速、减速、启动、停止、改变方向;改变物体形状)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同一直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一性质
2.力的测量
符号——力(F、G、f);单位:牛顿(N)
工具——测力计(原理:弹簧伸长的长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
3.力的三要素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图示表示三要素,示意图不表示大小;同一图中比例应一致
4.重力
重力——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人;反作用力施力物体:人,受力物体:地球(在没有电和磁场的情况下只有重力是不接触力)
重力和质量的区别、联系——质量没方向、重力有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的原理);质量不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重力随地点变化而变;G=mg,g的含义
重心——均匀物体的重心是几何中心
5.同一直线力的合成(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
6.受力分析
分析顺序——重力(一定存在,不随运动状态改变)、拉力(推力……)、摩擦力等;不重不漏;要能找到施力物体,拒绝主观臆造(重力可以不接触,其它力即使接触也不一定存在)
第九章 力和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科学史——伽里略、牛顿;第一定律的得来:实验与推理
第一定律的实验和表述
2.惯性、惯性现象
什么是惯性;一切物体任何情况均有惯性;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解释现象
3.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合力为零);不一定同时存在
4.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相对运动、有压力、粗糙);增加摩擦方法(加大压力、增加粗糙程度);减小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粗糙程度、改滑动为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
5.反应时间、反应距离、制动距离(P142)
第十章 压强 液体的压强
1.压力和压强
压力——方向;作用效果;压力和重力、支持力的关系;
压强——定义;符号(p);单位(帕Pa)及含义
2.液体压强
特点——对底和器壁都有压强;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大小和深度(竖直深度,从最高点算)、液体密度有关;压强公式;公式推导
对容器底和桌面压力、压强的区别;固体、液体压强的不同
3.连通器
连通器——原理;水位计、自动喂水器;船闸——工作原理、阀门开启顺序
4.其它——油压机、千斤鼎
第十一章 大气压强
1.大气的压强
实验——马德堡半球(奥托·格里克在马德堡所做);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为什么用水银);皮碗;鸡蛋;塑料挂衣钩;吸水管
2.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金属盒气压计的结构(P165图11-10);标准大气压的值(1.01×105pa);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3.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
打气筒的结构;给鸡自动喂水装置(P173图11-19);托里拆利实验(混有气体情况)分析
第十二章 浮力
1.浮力
物体的浮沉——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情况(比较G物与F浮);
浮力产生原因——上下底面压力差-合力;容器底面物体如果下方没有液体则不受浮力!利用受力分析法和压力差法计算浮力(适用条件!)
2.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表述及公式;浮力和什么因素有关,和什么因素无关;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
3.浮力的利用
潜水艇和飞艇、氢气球的原理;P188小实验;密度计原理、结构(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
4.密度的计算
综合计算——①做受力分析图;②列方程,注意找力的关系和体积变化,注意区分V物、V排和ρ物、ρ液;③注意统一单位;密度的测量(和密度、液体压强综合)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1.杠杆
相关概念——力臂是支点到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的应用——各种杠杆的变形(P194图13-5、P195图13-7、P202习题);案秤(P195图13-6)和杆秤的结构
2.滑轮
定滑轮、定滑轮——工作原理(和杠杆的关系);作用(定-改变力的方向;动-省力费距离)
滑轮组——分析(最后如果从定滑轮绕过则忽略最后的一段)和绕线(由内到外;逐个经过)
第十四章 功
1.功
功——定义;符号(W)和单位(焦耳J);功的要素;计算公式(注意是哪个力和哪个距离)
2.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利用功的原理分析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机械
3.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由目的决定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结果(小于1;化成百分数);影响效率的因素
4.功率
功率——定义;符号(P)和单位(瓦特W);公式变形(匀速时P=Fv);机器铭牌(P218)
功率和效率的区别(功率表示快慢;效率表示有用功占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