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4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出处:《观书有感》宋朝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在中国古代对方形的蓄水坑,称塘;对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天光云影共徘徊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3
最佳答案: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3
最佳答案:指池水澄澈明亮如同如一面镜子.鉴:镜子我们老师说过~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2
最佳答案:用“澄明”来形容.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是镜子的意思 就是说方塘像镜子一样,形容水面平静.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天光云影共徘徊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1)天光云影共徘徊(2)荡胸生曾云(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示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足蒸暑土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彩共徘徊”意思:水塘像镜面一样平静的展开,天上的色彩和漂浮的云朵都映在那里面 .来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1
最佳答案: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对偶,后一句也用了拟人.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出处《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②开,天光③云影共徘徊.问渠④那得清如许?为⑤有源头活水来.本文选自《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朱熹(1130~1200)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这首诗通篇采用_(比喻)的手法,好处是___形象的说明读书的妙处__.在宋诗中,还有一些像这样既有诗情也有理趣的诗,如_苏轼___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2
最佳答案: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南宋 朱熹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