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这是由溶质的溶解特性决定的,大多数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少数溶质正好相反(比如碳酸钙).
最佳答案: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比如KCl温度高时的溶液突然冷却到低温就成了过饱和
最佳答案: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称为过饱和溶液、处于不稳定状态、会析出结晶
最佳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它没有说在同种条件下.因为不同的条件(如温度、压强),物质的溶解度不同.例如物质在50度下饱和浓度是10g/100g,但是在100度下,浓度到了
最佳答案:硼砂需要放在相对温度60%的环境下,否则会失去部分结晶水,相同质量的硼砂消耗的酸就会增多.
最佳答案:你是把两种溶液加到一块,原来的溶液中的离子又不互相反应.硝酸碘极易分解不会析出,酸碱平衡,铅也不会析出.你要是直接加硝酸铅就会析出了.
最佳答案:Cl2+H2O=(可逆)HClO+HCl.Cl2在NaCl饱和溶液中不易与水反应.HCl是500:1溶于水的.
最佳答案:不对,恒温蒸发饱和溶液的溶剂,有溶质析出,这时还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变化
最佳答案:错,应该这样看,实际上氯气溶于水是发生反应的,生成HCl与HClO,写成离子方程式为CL2+H20——H++CL-+HCLO,因为饱和nacl中cl-已经达到极
最佳答案:因为溶液中的溶质减少了,但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最佳答案:硝酸钾的温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降低温度之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就减小了,也就更容易饱和了.比如60度的时候100G水能溶解50G硝酸钾,30度只能溶解30G,
最佳答案:在蒸发的时候肯定温度高于原温度,根据蔗糖的溶解度可知高于原温度原饱和蔗糖溶液会变不饱和,蒸发溶剂会导致蔗糖溶液恢复到原温度时变成过饱和状态,也就会析出晶体了.
最佳答案:NaHCO3溶液要求饱和是为了减少CO2的溶解NaHCO3+SO2=NaHSO3+CO2当SO2过量时反应式为2NaHCO3+SO2=Na2SO3+2CO2+H
最佳答案:碳酸钠溶解度很大,生成碳酸氢钠量也大.碳酸氢钠只是可溶,溶解度不大,所以二氧化碳一多就析出了
最佳答案:酸铜饱和溶液不会再溶解无水硫酸铜,而会溶解硫酸钡`!从而达到初步的分离`
最佳答案:氧化钠饱和溶液?氧化钠易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钠吖.
最佳答案:不认真看书了吧?课本上说溶解度那章说得很清楚了,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石灰水是特殊的一种,随着温度升高,它的溶解度反而会降低,所以加热饱和的石灰
最佳答案:加热,物质的浓度不变但饱和度下降.再加热,溶济减少.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最佳答案:由于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