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整句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出处:《论语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总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像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0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学:学习【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与要求.十五岁了,还像个孩童一样只懂得玩,长大了苦的是自己.三十了需要成家立业,结果该立的都立不了,郁闷的还是自己.四十了做的事可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5
最佳答案:孔子说的,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五十知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字,音义皆同「又」字.古文句法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句中的“而”为连词,表示一种相承的关系,前后文字有时间...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出处:《论语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4
最佳答案: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3
最佳答案: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五十知命——五十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4
最佳答案:孔子生活在春秋乱世,但他依然拥有自己的梦想.他坚定自己的品性,怀抱教育感化他人之心.虽身处陋室,却依旧不改其志.正如他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了自己的理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4
最佳答案:when i'm 15,i determined to learn;in my thirties,i'm independent; in my forties,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