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PH值不会变化.因为原来的溶液呈中性,加入硝酸银之后,溶液变为硝酸钡溶液,仍然为中性,所以PH不会变化.2.应该选A.因为在B中,硫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Cl2、H2O、HClO、H+、OH-、Cl-、ClO-,次氯酸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氯气有强氧化性,该溶液呈酸性,所以该溶液能和碱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5
最佳答案:A.碘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稀硝酸 有强氧化性,碘有强还原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颜色的碘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会生成硫氰化铁,血红色的D.酸性高锰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开始时,盐酸过量,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钠和水.NaAlO2+4HCl=AlCl3+NaCl+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量逐渐减少,由强酸性变成弱酸性时,继续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HCl + Na2CO3 / NaHCO2 NH3.H2O + AgNO3 / CuSO4 AlCl3 + NaOH......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第一种情况和H2S是分步电离有关,当氢氧化钠少量时,先中和第一步电离出的氢离子,故生成酸式盐,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再中和第二步电离出的氢离子,生成正盐.第二种情况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2
最佳答案:从别的颜色变到无色不就已经是突变了吗?变色范围就是每个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Cl2既可氧化I-为I2,也可氧化Br-为Br2,也可氧化Fe2+为Fe3+,因还原性I->Fe2+>Br-,所以通入氯气,首先氧化I-,然后氧化Fe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A.Na2SiO3溶液因水解显碱性;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不能比较酸性的强弱;C.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熔点高;D.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石蕊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A、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错误;B、x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正确;C、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A、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错误;B、x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正确;C、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A、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显碱性,pH大于7;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水;C、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酚酞试液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呵呵,我来试试吧,已经好几年没有考虑化学问题了能发生银镜反应,那就一定有醛基,把D排除在A、B、C当中甲酸和甲醛都含有氢离子,会使得石蕊变色,排除.C中甲酸甲酯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A、Na2S属于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水解显碱性;B、硫酸铵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水解显酸性;C、钾盐、钠盐、硝酸盐如果含有弱酸根离子或弱碱离子也会水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根据向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则先后发生K2CO3+HCl═KCl+KHCO3、KHCO3+HCl═KCl+CO2↑+H2O,则钾离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根据向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则先后发生K2CO3+HCl═KCl+KHCO3、KHCO3+HCl═KCl+CO2↑+H2O,则钾离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4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说明溶液中没有三价铁只有4 溶解后不产生三价铁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1)①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来解答;②氢氧化钠溶液蒸发也可得到固体,可以据此解答;③镁条可以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据此解答;(2)氢氧化钠和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可以根据化学金属活动性表来判断,一般有现象产生的,都能反应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1
最佳答案:应该是把硫酸铜溶液用胶头滴管滴入试管内,是淡蓝色的,然后又添加了一种透明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接着试管内发生了蓝色沉淀,接着用酒精灯加
收藏:
0
点赞数:
0
回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