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1.2mol每升盐酸溶液:浓盐酸浓度为12MOL每升.若配制100ML,所需浓盐酸=(100ML*2MOL/1000ML)/12MOL/1000L=17ML.2
最佳答案:1.2mol每升盐酸溶液:浓盐酸浓度为12MOL每升.若配制100ML,所需浓盐酸=(100ML*2MOL/1000ML)/12MOL/1000L=17ML.2
最佳答案:多少都可以,只要最后小于容量瓶刻度这一步就是为了溶解溶质多次洗涤是为了将烧杯内的溶质尽可能全部被利用
最佳答案:称量溶解 冷却转移 玻璃棒导流 蒸馏水冲洗烧杯,并转移加水定容振荡摇匀
最佳答案:作用就是摇匀呀,如果是容量瓶,上下颠倒就行.
最佳答案:你要蒸发,必然不能再容量瓶中进行,因为容量瓶不能作为加热仪器,加热会引起爆裂.如果把溶液倒入烧杯内加热,无法保证溶质在转移过程中不被消耗和能够完全转移,所以不可
最佳答案:答案 D 1:3常规解法:设需要5%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25%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5%X+25%Y)/X+Y=20% 解 X:Y-1:3十字交叉法:5 25
最佳答案:配制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时需计算水的量.如不控制浓度,则不需要
最佳答案:似乎乙醇钠的乙醇溶液是用无水乙醇和钠反应得到的,直接控制无水乙醇和钠的质量就可以了
最佳答案:由于氢氧化钠分子量小,所以按氢氧化钾计算会导致氢氧根偏多.最后滴定量就会减少,导致结果偏低.
最佳答案:容量瓶的容积是在普通室温(25C)定容的,如果配制的溶液较热,未充分冷却就转入容量瓶,容量瓶会由于热胀冷缩而发生一定体积变化,这样容积就不准了.
最佳答案:因为左物右码,所以空盘时指针右偏相当于测得的KOH质量比实际质量要小(相当于你要多加一些KOH才能使天平平衡),因此最后KOH溶液浓度偏高.
最佳答案:你回答的是错误的,因为先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称量其质量为m1,再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称量其质量为m2,m2-m1就是氢氧化钠的质量,这样可以防止在称量氢氧化钠时吸
最佳答案:用浓硫酸配置稀硫酸,取出一定量的浓硫酸加入水中稀释,其中取出的溶液(溶质)含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体积、质量、物质的量).稀释依据的是稀释前后溶质质
最佳答案:变大由于溶液热胀冷缩,没恢复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倒入容量瓶中的溶液体积比正常大,加的水比正常少.CB=nB/v液.v液=vB+v水.水体积小了,CB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