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CO 3+ 2HCl ="==" CaCl 2 + H 2 O + CO 2↑ BCDEF
(2)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3) 不与空气反应 集气瓶内液面下降至瓶口,且有气泡从瓶口逸出
结论①排水法集满二氧化碳现象明显或操作方便。
②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或纯度较高。
(4) ①Na 2CO 3+ 2HCl ="==2" NaCl + H 2 O + CO 2↑
CaCO 3+ 2HCl ="==" CaCl 2 + H 2 O + CO 2↑
②Na 2CO 3+ CaCl 2="==2" NaCl + CaCO 3↓
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过量的碳酸钠使溶液碱性增强
分析:(1)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2)从操作是否简便、是否节约药品、是否节能环保、应用是否方便等角度进行考虑.
(3)从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和收集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先确定残留液中的溶质,根据残留液溶质的酸碱性确定AB段、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D段上升,说明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1)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
故答案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B、C、D、E、F
(2)E装置:打开弹簧夹,从装置下面的开口处加入固体药品,从上面的开口处加入液体药品,反应开始,夹住弹簧夹,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使液体药品进入长颈漏斗并且上升,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F装置:固体药品放在球行管中,液体药品放在烧杯中,把球行管放入液体药品中,反应开始,把球行管拿出液体药品,反应停止.
故答案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必须满足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等条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看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中的水已排完,气体已收集满;通过实验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能看到什么时候收集满,而用向上排空气法则不能,因而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
故答案为: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
(4)①残留液的PH为2,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一定有盐酸,加入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显中性的氯化钠,溶液的PH会逐渐升高.故答案为: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②残留液中除了有盐酸外,还有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显中性的碳酸钙和显中性的氯化钠.故答案为:CaCl 2+Na 2CO 3=2NaCl+CaCO 3↓
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当盐酸、氯化钙反应完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也会显碱性,PH会逐渐增大.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