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利同学从《十万个为什么》书上知道: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可有一天她来到养蜂场,发现箱外的蜜蜂似乎在休息,并没有振动翅膀,可嗡嗡声不绝于耳.后又发现蜜蜂歇在花上,翅膀一动不动,仍有嗡嗡的声音.她感到很疑惑,难道书上写错了吗?于是她决定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
她做了下表中“剪去蜜蜂双翅”的实验,发现蜜蜂的嗡嗡声没有变化.经观察,她发现蜜蜂嗡嗡叫时,蜜蜂双翅根部的两个“小黑点”在鼓动.她猜想:“小黑点”可能就是蜜蜂的发声器官.于是她又做了下表中刺破蜜蜂双翅根部“小黑点”的实验,发现蜜蜂不再发声.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名称
实验总数
死亡数
发声数量
声音大小
剪去蜜蜂双翅的实验
8只
2只
6只
没有变化
刺破蜜蜂双翅根部“小黑”的实验
8只
2只
0只
没有声音
(1)根据聂利同学的实验研究,关于蜜蜂的发声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2)我们从聂利同学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
(3)聂利同学的探究过程,体现了那几个科学探究要素?
解题思路:(1)分析表中实验信息,对比两次实验条件与实验现象,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题意,从聂利发现看书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到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所体现、反应的精神进行分析答题.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环节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分析交流.
(1)由表中实验信息可知:实验过程把蜜蜂的翅膀减掉,发现仍有声音,由此判断蜜蜂的发声不是靠翅膀的振动;当把蜜蜂的小黑点弄破后,不再有声音,由此可知蜜蜂的发声器官是“小黑点”,实验结论是:蜜蜂不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它的发声器官是双翅根部的两个“小黑点”.
(2)从聂利同学的研究过程我们应该学到: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执着探究,仔细观察,多做实验,多方请教,查阅资料等.
(3)聂利同学的探究过程,体现了以下几个科学探究要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等.
故答案为:如上所示.
点评:
本题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此题是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进行质疑、实验、结论的过程,这也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科学探究还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3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1

最新问答: 英语乱词排序you book this I bought 正确排序连成一句话. 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下列实验属于理想实验的是 ( 白云可以比喻成什么最好和蓝天结合起来要有点诗意的,要有文学性的,不要什么棉花,你们觉得像什么花呢 一个长方体纸盒,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打开的话,所占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people vary in how much they tolerate different behaviour of 200粒纽扣 甲乙轮流取 每人至少3粒 最多5粒 甲先取 第一次怎么取保证赢 (取最后一个的输) 化简[12(a²b)b²+3a²(3a²b³-ab²)]÷( 《咏雪》文中用"柳絮"比喻雪花妙在哪里 爱和见组成四个字的句子,爱在开头第一字,见在第三个字. 超级难奥数题一间教室如果让甲打扫需10分钟,乙打扫需12分钟,丙打扫需15分钟.有同样的两间教室A和B.甲在A教室,乙在 劈头盖脸是什么意思? 希望你自由飞翔的英语 如何判断电阻大小,知道不同的两组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事例(50字上150字下) ab是圆o的直径ac等于ab圆o交bc于db一垂直ac于ede是圆o的切线吗 英语翻译(1)在长江岸边耸立着许多建筑.(2)他们打算花两年的时间周游各国.(3)我们打算乘竹筏向下游走.(4)我们本应 不等式2x-1/3-x 2277加减乘除得24怎么算每个数字必须用到 但只能用一次 可带括号等 谁会这道题:公元前215年的秦朝, 一道物理概念题阅读课本回答,影响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和掺杂物,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