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的文言积累~..要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倒装句和省略句~
2个回答

论语十则课后全解

1.古汉语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例:是知也.(“也”表示判断语气.句意:这就是聪明的.)

②省略句:

例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动词“择”.句意: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自己存在他们那些缺点时就应该及时改正.)

例二: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为之”的省略,译为:把他当作.之,代表温故而知新的人.句意: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2.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句意:不也高兴吗?)

②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而无所得.句意: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③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句意: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④是知也(“知”,通“智”,明智.句意:这就是聪明的.)

3.古今异义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三:多次,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的意思.今做数词.句意: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

②是知也(是,代词,当“这”讲.今义为肯定判断词.句意:这就是聪明的.)

4.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

而{

思而不学则殆(转折连词)

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

知{

是知也(通“智”,明智)

可以为师矣(动词,做)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知之为知之(动词,是)

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自己,我)

自{

有朋自远方来(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

其{

其恕乎(大概,也许)

5.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学而不厌”,特别提倡互相学习的态度.最可贵的是孔子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文章用简约的语言表达精深的道理,论述言简意深,富有哲理.

这是我从书上抄下来的,有权威性哦!参考资料:《七年级文言文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