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诗看上去似无深意,其实是运用了历史典故.西汉的文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 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就必须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能辨物则不惑于利,能修德则不惑于道.只有在人生的修行中开智开慧,修出大智慧之后才能达到“智者不惑”的境界.思想境界的高低与物质财富的多少无关,修心重德才能逐步提高思想境界,在人心复杂的环境中常保一颗清明透彻的心,不为世事所迷,不为名利所惑,就能成为一位明辨是非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