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3、分析图甲:Ⅰ代表[H],Ⅱ代表氧气,Ⅲ代表二氧化碳,Ⅳ代表葡萄糖,Ⅴ代表[H],Ⅵ代表氧气,VII代表二氧化碳.
4、分析图乙:①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1)在甲图中,消耗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故ATP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2)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ATP,故消耗AD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若将该植物由1%的CO2浓度突然置于0.3%CO2浓度下(光照强度不变),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减少,C5消耗减少,但光反应正常进行,C3继续还原成C5,故C3的含量将减少,C5的含量将增加.
(3)乙图进行的是有氧呼吸,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故有氧呼吸特有的步骤是②③,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内膜(或线粒体).
(4)若用18O标记甲图中的H2O,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故在细胞呼吸产物中能首先测到放射性的是水.甲、乙两图中Ⅱ与Ⅵ都代表氧气,Ⅲ与Ⅶ都代表二氧化碳.
(5)由题意可知,12h内消耗的CO2量为5.0-1.9=3.1g,根据光合作用中6CO2~1葡萄糖,12h内可积累葡萄糖为3.1×180÷(6×44)=2.1g.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基质 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2)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减少 增多
(3)②③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或线粒体)
(4)水Ⅱ与Ⅵ、Ⅲ与Ⅶ
(5)2.1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是知识点是呼吸作用和光反应、暗反应的反应物以及产物的考查,结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关的知识点并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图解过程或者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的有关方程式清楚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