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都是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一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本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当时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直点灯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日”条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最新问答: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一个顶点坐标为A(0,-1),焦点在x轴上。若右焦点到直线x-y+2根2=0的距离为3 x+786799/x=0.34x (2012•合肥一模)2011年8月云南报道铬渣污染事件,铬渣中到含璃+6价的铬而使其毒眺很强利用钛铁矿(TiO2、Fe 沙子是什么做的 分数1997/1999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什么数,所得的新分数等于1999/2000? 和平 造句 k12代表啥化学原料 动量与动能的题:小车上有弹簧,一个小物块滑上 为什么纯电阻电路中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流通过这段电路时发出的热量? 老人与海的阅读老人与海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①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 金鱼缸的氧气怎么弄 问一道科学题目,在沙漠中阳光照射下沙子被晒得很烫,许多黑色的石头简直烫得不能用手碰,这是什么道理?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李字的英语是什么? 你在家做什么家务,用英文翻译用英文 正有理数包括------和--------:负有理数包括------和--------.(填名称,别填数字) 某人忘记了一个电话号码的最后一个数字只好任意去拨号他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成功的概率 冬天,上海______下雪,哈尔滨______下雪. 已知so2和so3的混合气体质量共20.8g,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l,试求混合气体so2 s 一批纸,可以装订每本24页的练习本216本,如果要多装订出72本.那么每本应改装成多少页?要(用比例解决问题)
相关问答: 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