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这里的轻小物体一般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表示;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表示;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和电荷量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1、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用符合Q表示;
2、电荷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元电荷 e,
3、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
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
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没有摩擦前,橡胶棒是不显电性的,正负电量相等,后来带负电,表示橡胶棒要从其它得到电子打破正负电量相等从而带负电,所以在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那么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