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加分啊】}
语 文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1、D 2.B 3.A 4.C
二、5.B 6.B 7.A
三、
8,C 9.C 10.B
四、
11.
(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2)在几个郡待过,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变自己Ic性,妻子儿女挨饿
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12.
(1)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
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
者不愿意见到的.
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
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13.
(L)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2)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五、 ’
14.
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
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15.
(0“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
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笑;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
应.
16.
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
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17.
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
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②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
然的生活和人生.
六、 18.
①之所以 ②因为 ②所以 ④也 ⑤尽管 ⑥但是
19.
例: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
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20.答案略
┌───┬───────┬───────┬────────┬────────┐
│\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
├─┬─┼───────┼───────┼────────┼────────┤
│ │内│ 切合题意 │ 符合题意 │ 基本符合题意 │ 偏离题意 │
│ │容│ 中心突出 │ 中心明确 │ 中心基本明确 │ 中心不明确 │
│基│20│ 内容充实 │ 内容较充实 │ 内容单薄 │ 内容不当 │
│础│分│ 感情真挚 │ 感情真实 │ 感情基本真实 │ 感情虚假 │
│ ├─┼───────┼───────┼────────┼────────┤
│等│表│切合文体要求 │ 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 │
│级│达│ 结构严谨 │ 结构完整 │ 结构基本完整 │ 结构混乱 │
│ │20│ 语言流畅 │ 语言通顺 │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 │分│ 字体漂亮 │ 字体工整 │ 字迹清楚 │ 字迹潦草难辨 │
├─┼─┼───────┼───────┼────────┼────────┤
│发│特│ 深刻 │ 较深刻 │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
│展│征│ 丰富 │ 较丰富 │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
│等│20│ 有文采 │ 较有文采 │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
│级│分│ 有创意 │ 较有创意 │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