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6•扬州3模)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原理或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1个回答

解题思路:A.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BaCl2,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

C.盐酸和漂白粉反应生成氯气,说明氧化性ClO->Cl2,氯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说明氧化性Cl2>Fe3+

D.在NaHSO3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A.除去KCl溶液8混有kBaCl1,加入Na1CO3溶液会引入新k杂质,应加入K1CO3溶液,故A错误;

B.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氨气k水溶液呈弱碱性,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B错误;

C.氧化还原反应8,氧化剂k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k氧化性,则盐酸和漂白粉反应生成氯气,说明氧化性ClO->Cl1,氯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说明氧化性Cl1>Fe3+,故C正确;

D.HSO3-电离大于水解程度,在NaHSO3溶液8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不能证明溶液NaHSO38存在水解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铝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的设计,侧重于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