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而,何,乎”用法(要典型句子)急求!
1个回答

而: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事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或“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7.表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乎: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语气助词,用在句中的停顿.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介词,相当于“于”,比.

何:1.疑问代词a.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b.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置后.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c.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2.疑问副词a.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何等.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4.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