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奉之弥繁”的“之”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奉:顺从.弥:更加.

“之”基本字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往,到:“吾欲~南海”.

如果将“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的“之”字去掉,变为“奉弥繁,侵愈急”和原文涵义一致,所以这里应该认为第2条的基本字义最为准确.即表示修饰关系,但和第2条也有些区别.这里应该理解为“弥繁之奉,愈急之侵”.弥繁修饰奉,愈急修饰侵.

如果将“之”理解为代词,则“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的两个“之”代表的含义不同,前者指“秦国”,后者指“诸侯(之地)”,也能说得通,但觉得没有将其作为修饰关系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