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它精辟地阐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厌恶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今天的我们在这句箴言中又能获得哪些新的启迪呢?首先是与人交往方面的.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有很多词汇都可以归属于他,譬如仁慈,真诚,善良,诚信.人因为渴望被善待,所以有了爱人之心;因为渴望他人的真心,所以迸发了诚挚的感情;应为渴望道德健全的社会环境,所以才自发地诚信待人.节义廉退,颠沛匪亏,仁慈恻隐,造次弗离;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理解他人,朝夕相处的人们只有将心比心,才能心心相印.其次,这句话也是我们修养品性的原则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以大海般的阔达胸襟对待身边的人或事.这是一种君子坦荡荡的风度,是一种澹泊以致远的气质,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采.以这样的心态处世,只不过是在心中给矛盾开辟一块空地,却成全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岂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了吗?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反射越多的光线,自己也就更加闪亮;与什么样的人交往,自己也就受到怎样的影响.宋美龄曾说过,我们的命运,就是我们行为的总和.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更进一步地,对待整个宏观的世界,都需要我们怀着这种旷达胸怀.记得我在一个北方城市旅游时,看到那里如茵的草坪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脚印,后来我发现草坪的边缘那块牌子上写的不是禁止践踏,而正是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正是这种生动的换位思考,引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激发的人们对大自然的怜惜和爱护.生活中,对待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你是否都对他们产生恻隐之情呢?记得习惯地关紧水龙头,中国近百个城镇都正极度缺水.不要去打扰正在抽条的柳枝,让他们给校园更增一抹春意盎然.还有,每天多做一件善事,哪怕是原谅别人的一次迟到,记住自己的一次许诺……这一切,都阐释着仁爱和宽恕.最细微的情感,往往折射着最基本的人性.草坪边的那块木牌,让我们联想到全社会都在探寻的一个词汇:和谐.和谐社会与儒家思想的提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学习孔子的思想,就必须在现实社会中实际地应用并充实它的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相处如是,国家与国家交往亦如是.作为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树立世界观念和全球意识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看中国在国际会议的圆桌上淡定自若仁义礼让,不正是儒家思想在现代世界的风采!诚然,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社会,这句话在今天成为了经典的座右铭,珍贵的润滑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每位同学把他铭记于心,付诸于行!
最新问答: 关于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用光束射向胶体的时候形成光亮通路为什么是一条直线呢?为什么不是折线?曲线?射向溶液的时候为什么透不过 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BC,E是CD中点,且BE平分∠ABC,求证:AB=AD+BC 有图啊 8、写出与下面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已知A+B的绝对值=A的绝对值+B的绝对值,求COS= 清晨五点钟的天空应该叫什么名字? 陈涉世家所有的用原文回答的问题和答案 与水平方向成(sita音)角的拉力F使木块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t秒钟,则在这段时间内木块受到的冲量为多少? 英语翻译昆山市成臻机械有限公司坐落于昆山开发区东面,是一家集规划设计、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专业承接真空 两圆都外切,且都内切于一个大圆,连接三个圆心所形成的三角形周长为72㎝,则大圆半径为 已知点A(x1,y1),B(x2,y2),C(x3,y3),未知点D(x,y),写个函数,按照如下的计算方式,写个Mat 宇宙中所指的黑洞是什么?宇宙中的黑洞很神秘,黑洞是什么呢? 用六书分析文字结构类型用六书(前四书)分析下列汉字结构类型,并作简要说明.1.题 2.看 3.刃 4.人 5颖6.问 7 o型腿一定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引发的吗? 下表给出一个“三角形数阵” 1 2,3 4,5,6 7,8,9,10 . 为什么一除以根号二等于根号二除以二 作文600字(温暖,就是那么简单) 《预报沙尘暴》阅读理解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英语词组词组,不少于250个 甲、乙同学同时解方程式组ax+y=3,2x-by=1甲看错了a解得x=1,y=-1,乙看错了b,解得x=1,y=0,求原 实数包含复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