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安庆模拟)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
1个回答

解题思路:1、T

2

噬菌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

S或

32

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

P标记DNA

32

P标记DNA

DNA有

32

P标记

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5

S标记蛋白质

35

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

35

S标记

2、

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测得上清液带有放射性,其原因可能是:(1)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2)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这样上清液就具有了少量放射性.

(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特征元素是P)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而蛋白质外壳(特征元素是S)留在细胞外,离心到上亲液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

2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预计上清液中应该没有放射性物质,说明标记的元素是P;

(2)用

32

P标记的T

2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预期上清液中没有放射性物质,但结果上清液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到上清液,导致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标记的元素,同时能合理解释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