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一个古诗全要问题和答案也要发下来初中的
1个回答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第一问抓住“花欲燃”,一个“欲”字,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最后一句抓住“归”字,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

答: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题目就点名了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夕阳西下”;

(2)抓住“断肠人在天涯”这一主旨句,因漂泊在外思念家乡而极度悲伤.

--------------------

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3分)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苍、霜、方、长、央.

解析:(1)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伊人”是所追求的人,极力追求,她却始终在“水中央”,求之不得而苦闷;

(2)考查对诗的押韵知识的把握,都押“ang”韵.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乡感情的句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解析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不可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解析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注意审清题目“任选一个角度”,可以从意境、字词、技巧等角度入手.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 ).

解析 注意“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最”字,这是最好的提示.

(2)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解析: 这是初春,“浅草才有没马蹄”是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这些是中考复习题,多给你找了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