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三篇作文1.半命题:又到____ 2.以“温暖”为话题 3.命题作文:这也是课堂 每个作文700字以上!3.是全命题
3个回答

又到春来时

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面探出了小脑袋,嫩嫩的绿绿的,杨柳抽出丝新绿,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各种花儿都开了,洁白的梨花,粉红色的桃花,美丽极了.

放眼望去,田野里,麦苗绿绿的,油菜花开得一片金黄,河水解冻,一群小鸭子在河里欢快的游来游去.天空几只小燕子从南方飞了回来,一边飞一边叫,好像 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风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坐在绿色的大柳树上嬉戏欢笑,它把那洁白的柳絮一朵朵撒下,携着它在明净的天空中飘荡,做逍遥自在的旅行.

春天的庄稼,他那纤细的腰身,在沙沙的舒展着,翡翠般的手儿也在缓缓的摇曳着,是那么的绿,一切都好像刚在晨露中寖泡过似的.倘若用手摸一摸,一手的新绿,你会想大自然是多么美好啊!

早晨,我推开窗户,只见春雨不知不觉的下了起来,它细如针尖,轻似牛毛,如烟似雾,不时的滴打在我的身上,电线,树枝上都挂满了喜悦的泪珠,树枝上的嫩芽,微微的探出可爱的小脑袋,雨滴调皮的落在他们身上,真像披上了一件珍珠纱衣.大叶榕的小芽,纷纷从枝条里伸出头,远远望去,象春姑娘用来描绘绿色神奇的彩笔.

春来了,她给大地带来希望,给这个世界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

又到丹桂飘香时

“八月桂花遍地开~~”,似乎在不经意间,空气中浸润着淡淡清甜的幽香,沁入心脾,在焦灼而忙碌的时候,妥贴着心情,哦,这样的清香,只有桂花了.

又到丹桂飘香时,天清露冷的季节,我的家乡,庭前屋后片片桂花盛开了.在我的办公室窗外,就种植着一株株的桂树,密密的枝叶间,密密地淡黄色的小花,在秋风和秋阳中灿烂着,微风中送过来花香,仿佛所有的劳顿和疲惫都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常常在工作之余,发呆似地望着桂树,奇怪的是,挨得那么近,却怎么也闻不到一丝花香,等我转过身去,或匆匆而过之时,突然一阵,漾人心肺,再狠狠地吸上一口,又没有了,竟然这幽香会和我捉迷藏.

这时的秋季是最美的了.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月圆桂香.秋寒阵阵时,老人们说:冻桂花了.秋阳灿灿了,老人们又说:晒桂花呀.似乎,这些天气的变化都与桂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江浙的一些人家,还有腌制桂花糖的习惯,拿干净的塑料布在桂树下铺开,摇动树枝,哗哗哗地落起了纷扬的桂花雨,用接起来的桂花,拿白糖(最好是绵白糖)拌了,装在瓶子里,到了冬天,吃年糕的时候就用这桂花糖粘着吃,甜蜜中带点清香,又软又糯,味道不要太好哦.母亲每年都要做一些,不过做的极少.我觉得,母亲做桂花糖真不为吃,似乎只为一种风俗的纪念,一种寄托,毕竟这样习俗显得有点小资,挺雅的,就保持着做上一点点,只是尝一口而已.前次在上海城隍庙的时候,还专门要了个桂花糕,这也是江南的名点,尝了不咋样,总不如母亲的桂花糖粘年糕好吃些.

我们这里种植桂树是非常普遍的.每年的这个时候,杭州西湖的满陇觉正是赏桂的大好时节,清风明月,桂花飘香,还有比这更美的人间美事吗?还有一种金桂,远望过去,花色更深沉,讨上几朵在手心,却是那样鲜艳夺目的桔红,比金色更明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美艳.

也品上几句古人们赏桂吟诗佳句,宋之问在《灵隐寺》中: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李白在《咏桂》诗中有“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园”.宋朝梅尧臣《临轩桂》:“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欧阳修《谢人寄双桂树子》中“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阶桂影秋绰约”.元代倪瓒《桂花》诗中“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桂花树是崇高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月宫仙桂”的神话给世人以无穷的遐想,桂树已成仙树,桂香亦成天香了,不足为怪.

也真是的,我只是喜欢庭前屋后那些普通的桂树和淡雅清甜的幽香而已.

深秋,露寒风冷,寒蝉凄彻,北风肆无忌惮地摇撼着老树,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叫,地上枯黄的落叶,被风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刚落下又被卷起……

人的脸上尽是寒意.

我和妈妈走在清静的街上.天很冷,即使穿着厚厚的毛衣,北风依然从毛衣的小孔里钻进来,直逼人心.看着一片被风卷过身旁的落叶,我不由地想:又是一个难熬的冬天!

这时,远远地出现一个单薄的背影,孤清地坐在地上.

和着寒风,我们快步走上前去,那背影渐渐清晰……

那是个乞丐.她约摸30来岁,眉间脸上却满布着岁月的沧桑.她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微微颤抖.

又一阵风吹过,她把怀中的婴儿搂紧了些.那大概是她的儿子吧,用两张被子裹着,偎依在他母亲的怀里.或许说,是母亲偎依在他身上,她紧紧地靠着孩子,搂得很紧,恨不得把自己的体温分给孩子一半,却忘却了自己依然坐在这冰冷剌骨的地上,自己还在颤抖……

这时,又一阵北风带着落叶从我们身旁呼啸而过,简至草佛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异常凄厉猛烈.

她打了个寒颤.但是,只见她把孩子用被子又裹紧了些,然后,没有半点犹豫地脱下自己的一件外衣,轻轻地盖在孩子的身上.

她的身子如晚秋之叶,抖得厉害,但眼间却是能驱逐寒冷的温暖,她注视着孩子熟睡的脸,脸上浮现出暖暖的微笑,眼底是无限的怜爱,无限温暖流……

她抱紧孩子,从地上站起,步步走远了……只是那怀里的孩子还在睡,仿佛全然不知他面临的困境,还是他也明白,他永远也不会寒冷,因为无论有多大的风,他母亲也能替他遮挡,留给他的,只有温暖.

寒风阵阵,突然一件衣服搭在我身上,一阵温暖.回过头来,只看到妈妈一脸温暖……

这也是课堂

课堂一定要有形吗?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我的课堂是自然,在这里我学会了好多.

在这个课堂里,蝴蝶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尽管成功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依然要选择成功,因为痛苦的尽头是彩虹.”所以,每当我因成功而痛苦时,我都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痛苦过后是彩虹,痛苦过后是彩虹……”

在这个课堂里,落叶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尽管结果是要化为泥土,但这也是好的,因为我们又哺育了下一代,我们以行动向世界宣告了我们的价值,尽管我们不突出,但这就够了.”因此,每当我去参加什么活动时,我都会选择无私奉献.

在这个课堂里,菊花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我之所以选择了寂寞枯槁的秋天,是因为我比别人多想了一步,在百花盛开的春天,谁会有暇来观顾我们的容颜,只有在秋天,我才可以得到人们的欣赏与赞,尽管环境恶劣,但是我无悔.”是菊花教会了我“多想一步,你的一生都会开满艳丽的花朵.”

在这个课堂里,灾难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灾难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需要的,只在人生的道路上和它相伴,才会有所作为.孰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对待挫折要以广阔的胸怀,对待生活要以乐观的心态.”所以,面对人生,我笑口常开;面对挫折,我面不露怯.

…… ……

自然,这也是一个课堂,是人生最宝贵且又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课堂.

从自然这个课堂里,我学会了很多

拥抱大自然,这也是课堂.

当攀登那入云高峰时,是课堂,饱览那雄伟的山峦,耸立入云端的峰尖,连亘万里之上的山脉,学到的是山的坚毅不挠.“冰封百里雪,更上万丈云”只有山才有这种奋上的精神.雄鹰在这里飞翔,江河在这里折腰.古来多少豪杰,以山为论.杜子美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太白的“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俱是言山之志.

当游进那大江大河之时,望着滚浪翻腾,水波万丈,学到的是民族精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冲破万里线,何其雄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万里,两岸丛山险岭,哀猿孤鸣,何其险伟.河水,就像祖国的路程,从崎岖中走出,终将一泻万丈,洪流入海.

当游览那园林时,学会了娇小柔情,杨柳春风,莺歌燕舞,丝丝清泉注下,小桥流水,使人醉于其中.多少诗人,也尽溺于此间.杨柳,莺雀,莲叶,荷花古诗中也多有提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时时有古来惬情“园中妇语高盛莺,池中戏童隐梧桐.愈见月夜暮即至,商议黄昏再游春”.

当在那幽幽森林丈木中时,学到那植被的灵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陶渊明爱菊,看破红尘,洁身自廉.也有《爱莲说》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中的君子正气,浩然长存.

当驻足于田园野鹤之情中,学会了平常的惬意,一片片麦浪滚滚,一朵朵碧空浮云,一支支乡野民曲,一条条溅涧小溪.无不有弃世从农的韵味,好一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中毫无杂粒,不求现出多少荣华富贵,壁饰堂皇.只求体会出简显的农家黄昏,沥沥在目.又一首“朝暮渔翁钓江上,竹缕轻烟翠鸟鸣,激鳞碧波层层起,夕阳西下荷花眠”平平凡凡,却愈显安乐.与世无争.又引出《桃花源记》一首“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竹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描绘出向往与世无争的真挚情怀.

当登上拔云高峰,游过滚滚江河,来到田园,走进森林,一览园林.也不妨享受大自然的美,领悟大自然的情.遥想古代诗人豪杰,作一两首诗以抒情怀.

“逸云环山,万木昂然,危峰叠石,流水载叶.故天之苍翠,隐雾尘于涧,依稀连绵,闪树藏花,偶现佛光于皇妆,常年飘雪于峭壁.留恋徘徊间,有枝丫招引,粉蝶对乐.窈苗悠松,皆显其色,险岭雄梁,俱逞其强.故人喜隐逸,今吾佳飘游,遥望山壑内,冉冉藏炊烟”

大自然,不仅有秀丽的外装,更在其内在.当饱览过很多很多山壑江流之后,学到的也很多,大自然,不愧是神奇的课堂.

一定要给我多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