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佛学知识,下边节选 『般若品讲记』,
问:名言量又是什么?
答:像现前的桌子、椅子、山河、大地这些现相,就只是一个名词,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
所谓的桌子只是名言,没有实际;所谓山也只是名言,没有实际,青、黄、赤、白也都只是名言,一切的虚妄现相都只是名言.“名言”就是虚相,虚相除了只是一个假名之外,在真实中一无所有.
再讲量.“量”就是无欺的心.名言量就是观察名言现相的无错谬的心.也就是对名言现相的体性,它是无错误了知的.比如这个虚妄的世间有水,你也无误地见了水,这个见水的眼识就叫名言量.或者见到山上有烟,由烟推断有火的比量心,也叫名言量.像这样无误认知名言现相的现量和比量,就叫名言量.
问:胜义这个词怎么解释?
答:妄识见的是世俗虚妄的法,圣者智慧见的是真实的体性或者真实的相.所以,胜义就是
殊胜圣智的行境.妄识见的是虚妄的相,超出它的殊胜义,就是胜义或者第一义,是在一切义中
最真实的义.
问:胜义量是什么?
答:胜义量不是指胜义当中的量,而是指无误衡量胜义的心,包括现量和比量.
问:胜义理和名言理是什么意思?
答:佛教抉择法义时运用圣教和正理.其中的理就有胜义理和名言理两种.胜义理不是指胜义中的理,而是指观察胜义的正理.
“名言理”就是观察名言的正理.像法称菩萨《释量论》里观察名言的那一套正理,就是观名言理,简称名言理.月称菩萨等在《入中论自释》等里面运用 的一套理,就是观胜义理,简称胜义理.这个胜义理就是凡夫用来观察胜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