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标题号,1、 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 金属活动顺行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3、 其他三种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4、
1个回答

1 H氢 He氦 Li锂 Be铍 B硼 C碳 N氮 O氧 F氟 Ne氖 Na钠 Mg镁 Al铝 Si硅 P磷 S硫 Cl氯 Ar氩 K钾 Ca钙

2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3 锂

4 1、新物质(生成物)的生成,以及量的变化

2、反应物的减少,即量的变化

3、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能量守恒定律

5、 能量的释放或者吸收,笼统的来说就是能量的变化

5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变化没有

6 物理性质是那些不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就能获得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木材燃烧是化学变化,而只有发生这个化学变化,才能知道木材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7 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

8 验证水的方法:用一个干燥的烧杯放在点燃纸的上方,发现上面有水珠出现,证明产物之一水

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同样也是一个烧杯 不过内壁必须残留上澄清的石灰水,纸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的生成.

将两次实验也可放在一起进行.

10 准备工作:收集呼出气体与空气各两瓶

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分别取一瓶呼出气体与空气,向其中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发现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与空气中的相比明显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根据: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

判断氧气含量不同:分别再取一瓶呼出气体与空气,分别向其中插入燃着的木条,发现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而在空气中燃烧时间明显变长.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变少.

根据:木条燃烧需要氧气作为助燃物

判断水含量不同:取一片玻璃,在空气中挥动,无明显变化.再向表面呼气,发现出现一层无色液滴.证明呼出气体中水含量增加

根据: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

11 取俩个相同的集气瓶

一个载空气

一个载呼出气体

用两根等粗等长的木条点燃,分别置于俩个集气瓶中,看燃烧时间,燃烧后木棒长短

在空气燃烧时间长,木条剩余短

证明氧气含量多些

12 用导管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沉淀,过滤,晾干,称重

呼出气的沉淀更重些,证明里面CO2更多

13 燃着的木条.

遇到空气继续燃烧,

氧气燃烧变剧烈

二氧化碳直接熄灭.

14 取用块状固体药品一般用(镊子)

15 取用粉末状的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16 瓶口紧密接触,下瓶倾斜与地面呈45度左右.试剂瓶的标签与手掌向贴

17. 用滴管转移液体 转移少量液体或逐滴滴加液体时 注意滴管不可伸进容器中 当然更不可碰到容器口 壁 里面液体 不可滴加过快 以免溅出 滴加后 要放回原瓶 或洗净

18 首先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

19 这个题书里有的 没注意看书吧

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4、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0 1、加热前要擦干试管外壁,防止水滴流下炸裂试管

2、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均匀预热,防止炸裂

3、加热时不要使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防止炸裂

4、加热后试管不能马上放在桌上,防止烫坏桌面

5、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6、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于桌面约成45度,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或别人

21 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往往有水汽产生(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或药品中的湿存水),因此试管口必须微向下倾斜. 加热前需先将试管外壁擦干,以防止加热时试管炸裂.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使试管在酒精灯上移动. 如果试管已固定在铁架台上,则可用手持酒精灯在试管下移动,以保证试管受热均匀.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将酒精灯火焰固定在试管中放有固体药品的部位,使固体药品充分受热,以利于反应的顺利进行.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跟灯芯接触,以免试管炸裂.

22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反应装置中的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用手掌贴反应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如果装置不漏气,容器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就有气泡逸出;容器冷却后,又会有水升到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若装置漏气,则不会有气泡冒出. 当然如果你往后学 还会学到注水法 改变液面法 变色发(利用一氧化氮遇氧气产二氧化氮变红棕)等等 不过初中暂时涉及不到 就不详加介绍啦

加油 初中这知识 还真没想象中那么简单了 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