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想象作文方法
1个回答

(一)生活是想象作文的基础

学生在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合适的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连素材都有限,自然就很难展开想象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显得十分重要.  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呢?

1.观察周围尽可能看到的所有事物,捕捉典型材料.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觉得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没什么可写的.其实,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2.动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的观察是肤浅的,不是真正的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知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为作文提供丰厚的材料.

3.填写观察记录,养成观察习惯.观察不应只是一次作文之前的例行公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指导观察的顺序、教给观察的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较好的办法是每周交流一次,评选班级“最佳观察员”,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二)想象要合理、丰富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题,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奇异景象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奇特而大胆,而读者仍然觉得合情合理.为什么呢?因为作者亲眼目睹了穷苦孩子的悲惨遭遇,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在文章中,想象与现实有着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穷孩子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作者想象小女孩在神志不清时见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并和奶奶一起飞走,就显得自然而合理了.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做到想象合理、丰富呢?

1.再现.侧重于写景状物或叙事的想象作文,可以搜寻脑海中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现.2.移植.有时候,想象可以进行嫁接、移植,把优美的景色移为一处,或把有趣的现象归为一物,或把美好的品质浓缩在一人之身.即,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中的特定形象,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移植想象.只有善于把想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联系起来,巧妙地设计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生动有趣.

3.幻想.幻想是更为大胆的想象.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充满幻想.在他的笔下花鸟虫鱼,家具、玩具乃至墙壁都有生命,都赋予了人的感情.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幻想.对于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学生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因为,任何限制都显得多余.  一句话,想象源于生活.学生想怎么写,就放手让他们怎么写.这也符合“新大纲”的要求.

总之一句话:想象高楼,生活为基.合理丰富,勇于创新.夸夸其谈,不得其魂.天马行空,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