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阅读答案
1个回答

18.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

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6分)

答案18.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2分) 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憎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2分)

19.“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2分)

20.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 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

21,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2分) 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2分) 结合原文赏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