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淤积作用与什么有关
2个回答

河流搬运的固体物质,其粒度较粗的沿河床滚动或跳跃下移,少数被湍流带入水中,呈悬移状态,但流速降低时,就沉积下来.固体搬运量常用悬沙来计算,而底沙实测资料甚少,有人用全部搬运量的1/10来估算底沙的搬运量.

细颗粒泥沙呈悬移状随水流入河口,和海水接触后,其性质发生变化.盐水和淡水的交会、可以改变粘土的某些化学成分,同时颗粒表面所带的电荷也发生变化.它们相互吸引而发生絮凝.在氯度为 3‰时,絮凝作用迅速增强,在氯度为7~8‰时,泥沙浓度超过300ppm时,絮凝作用最强.絮凝使颗粒加大,沉速因此增加.如絮粒大于30微米时,其有效密度约为11千克/米2.若物质被带到低盐水中,絮粒则被湍流分离.在泥沙浓度很高的情况下,悬沙可抑止湍流作用,物质沉降成为泥层,其浓度可高达3×105ppm以上,在某些航道中呈现浮泥层.

在河口水体中,悬浮物质絮凝而沉降,进入底层高盐水中,而底层水体是上溯运动的,故悬浮物质被带到盐水楔顶或滞流点(部分混合河口底层净流速的零点)处沉积下来;同时,上游河床物质在下移过程中,也在这里减速而停滞.因此,盐水楔顶或滞流点附近,就成为河口泥沙发生强烈淤积的地带.

在部分混合的河口,常有最大混浊带出现.此处泥沙浓度比它的上下游都高.位于盐水入侵的上段,恰好在细颗粒泥沙沉积的河段处,常和广阔的淤泥滩相连接.它的位置随径流的大小而变化,随潮汐涨落而迁移.最大混浊带的形成和河口环流有关,悬沙被下泄流带至河口,当它沉降到下层时,和盐水中的物质相结合,并上溯于楔顶,混合作用把部分泥沙带回上层,再向海输送.这种循环促使这一地区的泥沙浓度提高,并使泥沙有效地分选,把颗粒较小因而沉速较低的泥沙,带到邻近海岸甚至大陆架上沉积下来.另外,细颗粒物质受海洋生物的作用而聚集成团,也促使河口泥沙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