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说明文?
1个回答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或阐述某一种道理;或解说事物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文字通顺",是(大纲)对初中阶段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具体讲,包括以下几点:

① 认真观察说明对象,抓住了特征;

② 说明讲究了一定的顺序,条理性强;

③ 依据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采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④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性.

怎样才能写好说明文呢

1,审题——弄清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如《食物从何处来》,它的语法结构是"食物‖从何处来".文章要说明的是食物"从何处来",即要说明食物是怎么样来的.《苏州园林》,指出说明对象,从而可以判断出《食物从何处来》是事理说明文,《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之后,就要就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确定中心思想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是正确.也就是说,我们解说的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要有科学的根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次是深刻.深刻是指说明事物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要使读者不仅了解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第三是集中.所谓集中就是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但在确定中心时不能没有重点,没有中心,不能企图在一篇文章里面面都说到.如果面面都讲得不深不透,反而会把中心思想给湮没了.

2,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说明文十分讲究内容的科学性;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内容才科学,介绍的内容和解说的事理才能为读者所理解.

第二,用词要准确.在说明事物形态,性质,功用或操作程序时,必须将数量,范围,程度,次序等表达清楚,恰当,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的选用.

3,条理要清楚.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不同,分别选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及主次顺序,因果关系等.最后,要学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这四种主要的说明方法.其中事理说明文是阐述事理的,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我们所学课文《向沙漠进军》就是用了由因及果的说明顺序.阐述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原理,一般要由具体到抽象,由事物的表象分析到事物的本质,这样一种逻辑顺序来说明.因为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同学们在写作时,究竟使用哪种说明顺序,主要是根据说明对象的自身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确定,没有固定的格式.

4,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是解说事物或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因此,它对语言的要求,既不像 记叙文 那样,追求生动形象,以感染读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讲求雄辨阔论,以说服读者.它强调的是准确,简明.

准确,是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写说明文,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只有用准确的语言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传达给读者.

要做到准确,首先要重视选词.例如:要做到准确,还要重视修饰和限制成分的运用.例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国石拱桥》)作者在"石拱桥"一词的前面连用了三个修饰语,"可能"表示估计,与"大约"相呼应,"有记载"限制范围,"最早的"表示程度,三个词十分准确,缺一不可.

简明,是指语言简洁,意思鲜明.例如: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中国石拱桥》)这段话说明的是赵州桥大桥本身的构造.作者用"弓"作比喻,文字不多,突出了石拱桥"强度高"的建筑特征.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明文的语言不需要生动.例如:在闷热的夏李,暴风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们好似一架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三十至五十次,作长""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一百三四十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要一个尖尖的树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