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乐陵市二模)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发生大火,本次火灾得以在短时间内急速蔓延烧透整栋建筑物
1个回答

解题思路:(1)有机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易燃材料,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溅落的电火花起到了点燃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了物质燃烧时的温度.

(3)一氧化碳是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4)根据灭火的原理,氢氧化镁在380℃时,分解放出水蒸气和耐高温的固体氧化镁这一性质进行分析回答;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蒸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由于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易燃材料,能引起火灾,所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可燃性.

(2)该场火灾中可燃物质是聚氨酯发泡塑料,也与氧气接触,所以溅落的电火花所起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CO.

(4)由题意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氢氧化镁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释放出大量水蒸气,分解出的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的进行.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

.

MgO+H2O↑.

故答案为:(1)有机;具有可燃性;(2)B;(3)CO;(4)氢氧化镁分解生成的氧化镁固体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分解过程吸收大量的热,且生成的热被水蒸气带走,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Mg(OH)2

.

MgO+H2O↑.

点评:

本题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灭火的原理、燃料的条件、一氧化碳的毒性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